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清远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秋季汛期,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易流行,学会科学防治避免减产损失

2019/10/4 19:57:18发布221次查看
当前,定植较早的秋延茬番茄已陆续进入开花结果期,由于茬口安排不同,有些番茄才刚进入定植期。入秋后,气温有了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棚室夜间湿度较高。在天气晴好的时候,白天光照依然很强烈,棚室内温度也能达到30℃以上。秋季正值汛期,降雨天气也是比较频繁,尤其天气骤晴后闷热感强烈,棚室难免处于“温暖高湿”的环境状态。因此,秋季也是诸多喜湿热病害的高发期。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就是此阶段内高发病害之一,不论是番茄苗期还是成株期,都有可能受到细菌性斑点病的危害。那么在这个气候多变及病害高发的季节,菜农该如何做好防治工作呢?
一、什么是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在部分地区也被称作为“细菌性斑疹病”或“叶斑病”,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也就是说小到国内大到国外,“细菌性斑点病”都是发生在番茄栽培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据耕种邦了解,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在北美、南美、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的番茄栽培上发生流行,病害发生严重的时候田间损失达到了75%左右,当时我国番茄栽培生产上,还未发现过“细菌性斑点病”,直到21世纪初期“细菌性斑点病”在我国东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天津等番茄产区陆续发生。近年来,随着我国番茄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细菌性斑点病”逐渐成为番茄栽培生产生的常见病害,棚室番茄和露地番茄都会发生。一旦番茄发生“细菌性斑点病”,就会现落叶和落果的现象,通常可造成10%~30%的减产损失,病害发生严重时减产损失高达50%以上,对番茄的产量造成了直接影响,毫不夸张的说,“细菌性斑点病”对我国番茄栽培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此外,“细菌性斑点病”还能够危害辣椒、茄子、龙葵、曼陀罗等作物。初秋雨季,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进入高发期,菜农要做好防治工作。
二、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因素有哪些1、温度因素:适宜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7℃~30摄氏度,在湿度适宜的条件下,有利于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生的环境温度为18℃~28℃,最佳环境温度为20℃~25℃。当番茄生长环境温度低于15℃,或超过30℃时,对病原菌的萌发能够起到抑制作用,病害发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可见,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一种喜欢温暖的病害,且病害发生对环境温度要求较严苛。
2、湿度因素:在适宜环境温度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或汛期多雨,或叶面表面有水滴,或叶片持续湿润状态,有利于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及流行。初秋气候宜人且降雨频繁,是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高发期。由此可见,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一种喜欢水和高湿度的病害。
3、栽培管理因素:菜农粗放式管理,比如浇水过量、浇水次数过多、雨后田间积水、田间排水不良等,都会增加湿度引发病害;菜农在给番茄施肥的时候,肥料施用量不足或偏施氮肥,导致番茄营养不均衡植株长势衰弱,从而加重病害的发生;向阳的番茄果面容易受到病害侵染,尤其是日灼受伤的果实发病较重;棚室边缘的番茄植株,容易受到风吹雨打造成机械损伤,病菌从植株伤口处侵入发生病害。
三、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长啥样番茄从苗期到成株期都有可能发生细菌性斑点病,病害发生后会对番茄的叶片、叶柄、茎秆、花蕾、果实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接下来,耕种邦就给大家描述番茄各个部位的受害症状。
1、叶片受害症状:叶片发生细菌性斑点病初期,先是植株下部分的老叶受害,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分叶片侵染。叶片受害初期,叶片背面会出现水渍状的小斑点,之后小斑点会逐渐发展成圆形或者接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仔细观察会发现,病斑边缘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当环境湿度过高时,叶片受害部位会产生发亮的菌脓。
叶片受害症状
2、叶柄和茎秆受害症状:叶柄和茎秆发生细菌性斑点病,所呈现出的受害症状和叶片症状相似,叶柄和茎秆的表面同样会产生水渍状的小斑点。病斑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增多并且扩大,细菌性斑点病发生严重时,病斑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大块病斑,受害茎秆则会整段变黑。
茎秆受害症状
3、花蕾受害症状:花蕾发生细菌性斑点病初期,先是萼片上产生较多的小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小黑点会连接成片,严重时可导致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坐果。
4、果实受害症状:番茄幼果发生细菌性斑点病初期,果实表面会产生稍微凸起的小斑点,当果实接近成熟期的时候,围绕斑点的果肉组织仍旧保持长时间的绿色。仔细观察会发现,病斑边缘是黑色,病斑中央颜色相对较浅,并且病斑中央会有轻微的凹陷现象,病斑附近的果肉同样会有轻微的凹陷现象,以至于果实失去食用价值及商品价值。
果实受害症状
四、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时如何进行传播的(一)初侵染源
1、种子带菌:从发生过细菌性斑点病的番茄田采收种子,以及侵染种子都可导致种子携带病菌。病原菌的抗逆性较强,在干燥的环境能够在种子上存活时间长达20年,当菜农播种了携带病菌的种子,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可导致田间番茄幼苗发生病害。
2、土壤带菌:病菌能随病残体落入土壤中存活,且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长达7个月,对下一茬番茄或来年番茄造成危害。当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土壤中的病菌可萌发,从植株的伤口和气孔侵入,导致田间番茄发生病害。
(二)再次侵染
1、近距离传播:在湿度高会有水的情况下,田间番茄植株发病部位仍会产生大量的病菌,而雨水灌溉水又会增加病菌的流动性,水流到哪细菌性斑点病发生到哪
2、接触传播:菜农在番茄田进行农事操作,也能对病害起到传播作用。比如整枝、打叉、采收等,难免会对番茄植株造成机械损伤,而病菌则会通过植株的伤口处侵入,从而导致田间植株发生病害。
五、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措施(一)农业防治
1、种子消毒,减少初侵染源
种子携带病菌的可能性较大,为避免播种带病种子引发的幼苗受害,建议菜农在无病番茄田采收种子。在市场上购买未包衣种子时,最好能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菜农可将种子在56℃的温水中浸泡30分钟,晾干后即可催芽播种;也可将种子浸泡在1.05%次氯酸钠溶液中20~40分钟,之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晾干后即可催芽播种。
2、土壤高温灭菌,减少初侵染源
菜农可以在夏季棚室休闲期间,对棚室内土壤进行高温灭菌。可在番茄定植前将棚室土壤进行深翻松土,然后一些稻草或者麦秸,切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并且均匀的撒在地表上,再把40%氯化钙颗粒均匀的撒在地表上,将土壤深耕处理使稻草、麦秸、药剂与土壤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并做成多个小畦。接着给土壤浇水,使得土壤达到饱和程度,覆盖地膜后将棚室密闭20~30天。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光照,使得棚室处于60℃以上的高温状态,棚室中以及土层10厘米的病菌在高温条件下能够被杀死。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细菌性斑点病,还能够起到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作用。
3、合理轮作,减少田间菌源量
首先,菜农在栽培番茄的时候,建议选择地势较平坦、质地疏松、土壤肥沃、半沙壤地、排灌便利的地块。对于细菌性斑点病发生较严重的地块而言,建议菜农能够将番茄和非茄科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或者可以在种植过禾本科,或豆科作物的地块栽培番茄。能够降低田间菌源逐年累积量,从而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起到较理想的防治作用。
4、加强栽培管理,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①、适时进行农事操作:在阴雨天或者露水重的时候,建议菜农不要进行整枝、打叉、采收等农事操作。因为菜农在进行农事操作的时候,难免会对番茄植株造成机械损伤,而湿度高的情况下不利于植株伤口愈合,难免病菌从植株伤口处侵入引发病害;
②、合理浇水:同时,菜农在给番茄浇水的时候,不建议使用喷灌等大水漫灌的浇水方式,建议采用滴灌或膜下浇水,这样不仅能减少田间湿度,还能切断病害传播途径,从而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起到防治作用;
③:通风排湿:入秋之后昼夜温差较大,以至于棚室内湿度较高,植株叶片结水时间长,因此菜农要做好棚室通风排湿工作,尽量减少棚室夜间结露。
5、做好田间清洁工作,减少病菌进一步传播
番茄发生细菌性斑点病后,如果菜农没能及时将病株拔除,或者将病残体随意堆放在棚室内,就会导致棚室内其它健康植株染病,病原菌还能通过菜农的衣服和操作工具进行传播。为了避免病菌进一步传播,建议菜农做好田间清洁工作,发现田间有植株发病要及时拔除,并且将病残体带出棚室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同时要给病穴及周边的土壤撒上生石灰进行消毒灭菌。
在番茄收获结束后,建议菜将田间的病残体及番茄秧彻底清除,最好能带出棚室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之后给田间土壤均匀的撒一些生石灰,并且将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彻底清除土壤表面的病原菌,尽量减少下一茬或来年番茄栽培的田间初侵染源。
(二)药物防治
1、发病初期,药物治疗
发病初期菜农应及时清除病叶、病茎、病果等病残体,然后进行喷药防治,可选用的防治药剂有: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科博)6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等,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4次。
防治总结:初秋温暖多雨,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易爆发,菜农要想防治细菌性斑点病就得利用科学防治技巧,从种子消毒,减少初侵染源;土壤高温灭菌,减少初侵染源;合理轮作,减少田间菌源数量;加强栽培管理,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做好田间清洁工作,减少病菌进一步传播等方面入手,尤其发病初期药物治疗不能停,这样才能避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带来的减产损失。
文丨耕种邦
图丨头条免费正版图片、网络

清远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