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地方国资系统内直管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多方面突出的问题。如由于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不一,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管理机制存在不足等主客观原因,地方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尚未形成统一、高效、集约、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格局。与目前“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针对国资直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赛迪顾问提出推进地方国资直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建设效能不强,“重建设、轻效益”仍存在
部分直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持续性。一些企业的开发路线不一、技术平台各异,信息系统仍然存在分散、孤立、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综合利用,应用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较低,信息孤岛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的企业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有的单位还存在信息系统闲置现象。
以企业网站建设为例,尽管在网络铺建方面直管企业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不相上下,但在企业网站功能得分上地方国资直管企业明显落后于其它类型企业。从直接原因分析,这反映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仍把企业网站视为一种宣传窗口,而忽视其商务功能。而从深层次分析,这反映那种“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效益”的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2.整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发展还不平衡
从对某市国资委直管企业调查结果看,直管企业信息化总体投入不足。同时从投入分布看,呈纺锤形分布:水务、能源、燃气、交通等基础设施类的直管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较高,而投控类的集团总部信息化建设投入较低。
在地方国资委直管企业之间,直管企业部门之间及下属企业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规划滞后、投入不足、水平不高,个别企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围绕单项业务开发、引进单体应用软件、开展部门级应用的居多。集团本部缺乏统一平台、应用集成、功能完善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3.组织机制不健全,工作体系有待完善
工作组织有待健全。虽然大部直管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部门,但整体上it人员配备率处于低水平。信息化建设会牵涉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建设之后,企业的管理模式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配备是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同时由于it与业务部门背景不同,相互之间沟通方面变动较大,没有一个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it专业团队来推进,信息化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工作体系有待完善。一些单位没有信息化管理部门,其信息化工作的责任由其他部门兼顾,职能不明确;有的单位还存在临时指定、外部临时聘用的情况。一些单位对信息系统的调研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相互脱节,缺乏整体协同。信息化工作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制度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4.信息系统应用集成水平不高
通过对某市国资委直管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表明,多数处于部分信息自动处理和关键业务单一应用阶段。这表明企业集团在各下属公司信息化应用逐步推广的同时,却忽视了整个集团的信息化集成,从而使得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无法在整个集团自由流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从信息系统应用和推广的发展史来看,往往是遵循着从局部应用到整体应用,从低水平的自动化到管理控制,再到决策支持的多个阶段。当前很多企业信息化基本上仍停留在“实用为主的指导思路上,采取“急用先上”的策略,缺乏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战略。这导致的后果就是集团内部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缺乏系统的集成。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赛迪顾问提出推进国资直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
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国资委应设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组员。日常工作在分管领导的组织协调下,各处室分工负责,信息化管理处具体协调落实,完善信息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直管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同步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健全信息化工作体系,落实信息化工作责任。鼓励直管企业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部门。
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进一步发展,直管企业目前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直管企业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开展水平测评,加大投入,推行示范工程
参照国务院国资委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做法,建立国资系统信息些测评指标体,设定a、b、c、d、e五个等级,组织开展信息化等级测评。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将信息化水平测评结果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支持直管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信息化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建立直管企业信息化持续投入机制,其投入水平纳入信息化水平等级评价。
根据信息化水平测评情况,联合相关部门,评选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组织实施国资委系统信息化示范工程,推广重点应用项目。以信息化示范工程为载体,推进直管企业之间建立项目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优秀首席信息官评选和信息化项目评比活动。
3.健全建设制度,完善it治理结构
工作组织有待进一步健全。虽然大部分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部门,但整体上it人员配备率处于低水平。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配备是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信息化建设会牵涉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建设之后,企业的管理模式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同时由于it与业务部门背景不同,相互之间沟通方面变动较大,没有一个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it专业团队来推进,信息化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完善it治理结构。在信息化组织机制上,改变企业信息化部门组织层级低下的状况,增加it部门与企业管理层沟通的机会,it部门负责人要能参与企业决策,使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真正与企业发展战略融合。在信息化推进机制上,国企信息化分管领导要更多地关心支持信息化工作。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效益不明显等特点,需要主管部门调整对下属企业的考核导向,除了关注短期财务绩效,还要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进行集成建设,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和数据中心
推进集成建设,促进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条件的单位,应实行统一设计、统一编码、统一开发、统一管理,自上而下建设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所属企业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管,以及满足地方国资委对有关数据进行网络采集的要求。鼓励出资监管单位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全面数据管理。其中,规模较小、行业性质相近的单位,可探索联合建立数据中心。
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和数据中心,应充分整合软件、硬件以及数据资源,避免多头投资、重复建设和形成多种技术平台。二、三级企业系统建设应在出资监管单位组织协调下,按照统一技术标准进行,可建成统一信息系统平台下的子系统,或者可在平台下开设分系统或应用终端。
5.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方国资直管企业应注重以“云移大物智”、5g、区块链、ai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全新基础设施。
注重大数据在地方国资系统的应用。设计数据结构化分析,把“大量数据”变成“大数据”。大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过程包括大数据获取、存储、组织、分析和决策四个阶段,直管企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围绕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管理进行规划。
注重云计算在地方国资系统的应用。构筑更为灵活的混合云架构支撑应用融合。直管企业新业务拓展增多更大程度的依靠灵活的it架构支撑,混合云深度发展。为了在周期性的it能力需求波动和业务安全之间取得平衡,企业为核心业务打造私有云平台,而将边缘性业务和新业务开发迁移在公有云。